众所周知,七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0.0309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航空产业在我们国家发展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企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产业内容涵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多个领域,航空工程、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了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是经济效益竞争的焦点之一,不仅仅可以体现国家利益,而且也是加强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首1960年代,在大型民用飞机这样的领域,美国波音独步天下,欧洲的空客紧随其后,前苏联支撑着社会主义国家飞机制造的半壁江山。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很清楚,人类需要一个强大的航空,来承载国民经济与社会向前发展。简而言之,这就是“航空强国”。
我认为,“航空强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航空业本身要成为与美欧同台竞技的强者;二是要以航空而强国,把航空业的扩张和发展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引擎或强大推动力。
航空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尤其是大飞机在历经挫折后迎来了新发展。
中国深知“航空强国”的重大意义,1960年代开始,我国多次寻求对外合作,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军用飞机研发制造为牵引,先后研发出初教5教练机、歼、5、歼6、歼7、歼8、歼10、歼15战斗机、轰6轰炸机、运8、运9运输机、直-8、直9直升机。从开国大典上参加检阅的中国人民空军编队仅有17架飞机,需要绕着广场飞2圈,而且没有一架是我们自己制造,到70年后与世界先进航空工业强国同台竞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进入21世纪第2个十年之后,中国的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迅速,歼20战斗机、运20运输机、直20直升机这“三个20”,使中国空军装备实现了“代次”跨越。在民用领域,ARJ新支线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等型号在国家的大飞机专项中也是节节取胜。如今,ARJ已投入商业运营,C919也正在密集试飞。而这一切发展成就,也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无比强大的动力。
说到航空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总的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包括制造、维修、运营等主体内容以及机场建设、餐饮服务、时间效用等辅助内容。
二是间接影响,指上述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与劳务,大多数表现为对产业的带动,比如材料、设备、燃料、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对就业的带动,再比如,航空产业从业者的消费而诱发的经济产品。
三是战略影响,指维系安全、带动经济、形成战略与支撑作用而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尽管很难定量化,但是其中的意义不难理解。
现在,我们一定要明确,航空产业是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认为,民用航空运输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为1﹕3.8,就业带动为1﹕24。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航空产业带动作用为1﹕2.4,就业带动作用为1﹕5,加上航空运输产业的加权,产业带动作用就能达到1﹕3,就业带动作用达到1﹕15。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5年前后还有几率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也在向初步建成航空产业强国迈进。目前,国务院关于通航发展指导意见已经提出,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5%,充分发挥航空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效应,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作为高端制造业龙头、兼具战略性和支柱性的航空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与带动作用。2002年发布的《美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未来委员会最终报告》在论述美国航空航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将其概括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成为对外出口的支柱,是美国维持经常项目贸易平衡的主要工具,航空制造业已经成为美国保持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维持大国地位的产业。
多年以来,中国航空制造业就一直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军民通用航空的井喷式发展,已经不断带给国民以振奋和惊喜,显著刺激和培育了新的项目和市场,形成了持久、全面和旺盛的驱动力。中国的航空产业未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提升到5%,加上对经济的间接和战略影响,可望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10%的总贡献,是非常有可能的;同时,经济总量将达到20万亿美元规模的过程中,航空产业的新项目、新需激发的内生动力,将成为相关基础工业、高新技术领域强大引擎。
同时,在看到航空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之外,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航空产业与美国这样的航空强国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的航空运输业、航空航天工业、通航业三项合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6%,带动就业约1300万人,中国上述三项合计占GDP比值约为1.8%。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的产业贡献比例4倍于我国,也代表着我们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纵观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我认为航空产业在未来将担负三大历史使命。
一是为国防建设提供先进的航空平台。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国的航空武器装备正在向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实现遍布全球空中力量投送和火力打击能力,这一切都有赖于航空产业提供的强大支撑。
二是在民用航空器研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飞机制造业,不管我们的航运规模有多大,都只能是跛脚之业。在这条发展之路上,突破航空发动机的瓶颈和制约,又是航空制造的重中之重,大涵道比、大推力、可变循环喷气发动机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份额。
三是开创航空科技自主创新的新纪元。只有重视基础研究,关注前沿技术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新动力、新储能技术、新材料、新布局、新控制技术这些有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发展,并且做到及时、准确识别与获取这些技术,将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航空,才能真正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建设航空产业强国,必须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在航空训练和教育培训方面也亟待加强,比如资质获证培训、专业教育体验各级别的模拟器开发、各类仿真软件的开发,还有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系列教具、教材的开发等,也应高度关注。
总之,航空产业是中国最后一个万亿级市场,相比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航空产业潜力巨大,利润丰厚,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再努力、再拼搏、再奋斗,把我国建设变成全球航空强国的梦想必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