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农贸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一座城市烟火气的生动体现。
近日,“美颜神器”生鲜灯纷纷下架,农贸市场迎来新变化。其实,不仅是生鲜灯的变化,江苏各地一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高大上”的环境、“接地气”的价格、有保证的菜品,吸引了年轻人打卡、就业,也丰富了市民生活,成为市井新风貌,也为城市发展平添新活力。
如今,不少到南京来游玩的游客,行程中往往会选择菜市场。“这次我们来南京,除了看演唱会,还有一项重要行程就是去小红书推荐的科巷菜场打卡。这里人气真是旺!”在科巷菜场,杭州白领黄佳佳告诉记者。
“老南京的城市记忆,最秦淮的市井烟火”,这是写在科巷浮雕墙上的话。走进这个“高大上”的菜市场,各类特色小吃店、生活用品一体店、社区商业以及品牌连锁店应接不暇,穿过富有文艺气息的浮雕墙来到二楼,虽然已过了上午的交易高峰期,各个摊位前依旧有不少市民在挑选菜品。最吸引眼球的是随处可见的彩色标牌,从绿色鲜蔬到蓝色水产,各品类商品分别对应不一样的颜色的标牌,一目了然。
“科巷菜场始建于1958年,2016年被评为南京市‘老字号’。2020年的提档升级,让这里多了新的功能,打造成集美食零售、文化休闲、果蔬生鲜、社区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商业空间。”科巷新市集副经理高健介绍,为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科巷,调动年轻群体消费潜力,特地规划了科巷新市集网络直播间,后期将会挖掘特色经营户,开展直播试点,将“单向购买”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
随着城市“微更新”,许多菜市场都已经旧貌换新颜,也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连菜场小老板中,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新鲜的虾,来看看啊!”12月8日一早,刘姐菜篮子(南京江宁店)“宁波海鲜”摊位的90后掌柜李文艳和老公小胖就在忙着给客人打捞、称重鱼虾,“我们每天凌晨1点去批发市场拿货,这样能挑到好的鱼虾!”李文艳说,菜场里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大家每天一起聊聊天,总能碰撞出新想法。“刘姐菜篮子”副总经理胡茂霞介绍,全国20多家门店有3000多名80后、90后的年轻摊位掌柜,占比将近40%。
12月8日下午,记者在刘姐菜篮子(南京江宁店),看到不少提着无纺布购物袋或拖着小推车的年轻人,他们大多直奔某些菜摊,报出菜名,让摊主包好称好,就直接扫码结账离开,全程不超过3分钟。
“我预先就在手机app上看好了菜的配方和用料,把需要的菜都记在手机上了,到店里直接买就好了。”田宇称。沈辰刚下班就直奔菜场,她指着旁边的一块电子屏说:“这里菜品新鲜,交流起来也顺畅,菜价也都是明码标价。”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块蓝色显示屏,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家菜摊的菜价、实时交易记录和实时称重记录。
网上下单、配送到家,记者留意到,菜场的部分摊位开启了蔬菜线上下单购买模式。“只要进入我们的小程序,然后勾选好想买的菜,点击下单,不出1个小时,就会有骑手从我这里取菜送到顾客的手中,很方便。”刘姐菜篮子(江宁店)蔬菜摊位的负责人严领向记者示范着下单操作,据她介绍,每天都有1/5的客户会通过线上下单买菜。
这些年,全省各地积极探索科技赋能菜市场管理的新路径,一批“智慧菜市场”应运而生。
走进扬州瘦西湖农贸市场,菜场的整洁感和科技感显露无遗。一进菜场大门,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两个电子显示屏,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着每日的菜价、交易数、交易额、检测合格率等信息,在菜场的每家摊位上,也挂着电子显示屏。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杨斌介绍,今年以来,扬州市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农贸市场,通过聚焦信息公示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监管执法智慧化、一码溯源便利化等建设标准,让传统农贸市场更“智慧”,电子秤、信息显示屏、摄像头等都是智慧化管理的“杰作”。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该市农贸市场装配了239个远程摄像头,市场监管人员通过系统,远程实时监控,极大提高市场经营秩序监管效能。
位于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玲珑农贸市场,是当地“智慧菜场”的标杆,记者在市场内注意到,智能溯源电子秤在称重结算完成后会自动生成一张小票,小票上带有二维码,扫描后就会出现商户信息,包括经营主体、抽检记录、进货凭证等内容。
“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着重于硬件环境,整个市场将加装中央空调系统;另一方面,对整体功能定位也将再次调整,改造后的市场也提供修鞋、修表、缝补、锁具修配等多项特色便民服务。” 玲珑农贸市场负责人胡孟明介绍,市场内安装了具备市场公示、智能称重等功能模块的农贸市场智慧化管理系统和数字高清监控系统,能及时向消费的人提供商品的价值、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等信息,还探索生鲜电商模式,鼓励经营户拓宽运营渠道,提供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等服务。
多业态组合能大大的提升农贸市场客流量,是农贸市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升级改造农贸市场过程中,常州市新北区城区农贸市场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一系列分析市场目标客群的潜在消费需求,探索与超市、药店、餐饮街区、中央厨房、小商品市场、夜市等进行多业态组合,已形成多个集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夜市于一体的一站式城市社区商业中心。
农贸市场关系着市民的一日三餐,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目前,南京市331家农贸市场全部建成食用农产品快检室,日检验测试能力在8000批次以上,检测品种覆盖蔬菜瓜果、生鲜肉品、水产品、豆制品、粮油、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检验测试的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8种风险指标,切实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农贸市场变化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品质升级,改变了传统菜市场简陋、低端的面貌;二是嵌入了新功能,如线上化、智慧化升级,新品牌及“首店”等新业态的引进;三是品牌集成,把菜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包”改造,塑造新的菜场品牌。这背后,折射出品质化和平台化趋势,消费升级引致供给端品质提升,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入,让农贸市场成为本身就具有网络属性的平台。
农贸市场是城市品质的缩影,让“菜篮子”兜起满满幸福感,既是家门口的“生活小事”,更是城市发展的“大事”。如何让农贸市场更舒适、更规范?
“近年来,常州市新北区将提升农贸市场作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对全区农贸市场开展了新一轮改造提升。”常州市新北区商务局市场处科员施建伟介绍,新北区出台相关鼓励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规范经营的管理办法,目前全区已完成15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带动社会投资超2亿元。
据悉,下一步,常州市新北区将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规范经营管理中,注重市场现代化水平提升与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农贸市场建设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商品上行下行流通顺畅、多业态融合共生、综合服务城镇和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新时代商业场所。
今年,扬州市共有印巷等8家农贸市场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1号文件市场改造建设项目。5月,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制定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三年提档升级实施方案,计划对57个市场实施新一轮的全面标准化提升。其中明确,要因地制宜推动改造,各区(功能区)政府(管委会)应当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对现有农贸市场状况逐一做多元化的分析论证,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级分类推进提档升级。
不过记者看出,尽管一些“网红菜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但对于本地百姓来说,一些“网红菜场”并不是他们买菜的首选地。“这些‘网红菜场’的菜价是虚高的,我宁可去附近一些环境一般的菜场消费。”在南京市民陈红看来,部分“网红菜场”已经失去了“菜场”的功能定位。
一家南京“网红菜场”蔬菜摊的商贩透露,菜场整体的档次升级,导致租金上涨,菜价不得已也得跟着上涨,很多摊主在这里待了没多久就“挪窝”了。在她看来,菜市场吸引的应该不只是拍照打卡的过客,而是要让那些真正有消费需求的顾客走进市场,并且维护好陪伴市场多年的老顾客,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市场长久地发展下去。
吕永刚认为,一些网红菜场风光一时,但又回归困顿,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资本大规模进入农贸生鲜市场,不断挤压传统菜场空间;二是不少网红菜场虽然增加了流量属性,但“智慧菜场”的功能尚不健全,难以与打通线上线下的平台企业相抗衡。他建议,网红菜场要想长红,遵循“便利、放心、实惠”等菜场底层逻辑是前提,切忌舍本逐末;其次,改造升级的重点不能光盯着年轻人,更要让中老年这个菜场主力群体认可才行。(刘程锦 洪叶 许愿 许海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