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tv直播平台

我靠实力赚来的-女子发现保险漏洞买900份获利300万犯法吗

  原标题:我靠实力赚来的-女子发现保险漏洞,买900份获利300万,犯法吗

  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的提升,合法的赚钱机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能否把握住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情况,成为了人们非常在意的事。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是抓不住巨大的发财机会的,他们只能从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寻找漏洞,从中获取利益,这样的行为也被称之为“薅羊毛”。

  严格意义上来讲,薅羊毛是抓住了商家的漏洞,一般都不涉及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可有一些钻空子谋取利益的行为,就是完全游走在法律边缘了。

  在2015到2020年间,一位女子就利用了保险公司的漏洞,总共买了900多份保险,从中获利300多万。

  面对人们的质疑,这位女子也相当有底气,“我靠实力赚来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女子通过利用保险漏洞获取收益,是不是真的存在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呢。

  众所周知,当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机遇与风险并存,保险公司针对人们规避风险的心态,总是会推出不同的险种,以供人们选择。

  所谓保险合同,实际上就是射幸合同的一种,即用小概率发生的事件作为赌注,投保人用较小的投入,去获取较大的利润。

  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合同能够生效,投保人就能以小博大,获取巨额利润,当然,一般也不会有人真的希望保险合同生效,毕竟合同生效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自己遭遇了重大损失。

  然而,有一种险种却属于例外,那就是航空延误保险,顾名思义,就是投保人投保以后,如果航班因为各种情况出现延误,那么就会收获航空公司的赔偿。

  由于航班延误的概率不低,再加上航空险的投保金额并不高,这就导致哪怕最多也只能获得1000元的赔偿,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在乘坐飞机时,购买一份延误险。

  按照我国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说,飞机发生延误的概率约为12%,也就是说,航空公司推出的航空延误险,总体上还是稳赚不赔的。

  然而,就在2020的时候,一家航空公司就因为航空延误险的赔偿,出现了巨额的亏损,而且最终的受益人都以一个人为中心,李某。

  根据航空公司调查,李某及其身边关系亲密的人,在2015年之后的时间里,一共投保了900多份航空延误险,总共获得的赔偿额更是超过300万元。

  航空公司非常疑惑,航空延误险的最高赔付额也不超过1000元,这个李某能获取300多万的赔偿,就代表她投保的延误险生效率很高。

  一般来说,飞机发生延误的原因有很多,从大数据来看,发生延误也是小概率事件,李某的延误险能多次生效,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航空公司找到了李某,质疑她存在骗保的现象,却没想到李某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有底气。

  据李某所称,自己获得延误险赔偿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不涉及到骗保问题,至于为什么能连续获得赔偿,则要从李某的身份讲起。

  退休以后,李某经常接到一些亲属和朋友打来的电话,询问飞机是否会延误的消息,自己的飞机能否按时起飞,李某也总会一一回答。

  李某毕竟在航空领域工作多年,虽然不能完全猜到飞机是否会晚点,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同时,李某还敏锐察觉到了一个商机。

  如果自己预测有航班会发生延误,自己购买那一班飞机的机票,同时投保延误险,那么如果飞机真的延误了,自己的机票不仅能如数退还,还能获得延误险的赔偿。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李某买了三张有很大可能会延误的航班机票,果不其然,其中的两架飞机最终延误,李某获得了延误险的大量赔偿。

  获得延误险的赔偿以后,李某抓紧时间把所有的机票都退掉,机票的钱也都回到了李某的账户中。

  也就是说,李某通过预测航班延误,购买延误险,不仅不用付出机票钱,还能从中获取延误险的赔付,可谓是稳赚不赔。

  于是,李某便开始疯狂查询天气信息,自己购买多份延误险,只为了能从中盈利,为了能扩大收入,李某还发动了身边的人一起购买延误险,一起薅航空公司的羊毛。

  后来,李某主动联系到了航空公司的前同事们,从同事们的口中获取了更准确的消息,这为李某薅羊毛的行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得益于航空公司延误险的赔付,李某稳赚不赔的薅羊毛,一薅就是五年之久,据统计她一共买了900多份延误险,获取赔付300万元。

  若不是被航空公司找上门来,估计李某还要继续把航空公司的羊毛薅下去,那么她的行为真的合法吗,航空公司又会怎么判断呢?

  航空公司对于李某的行为十分气愤,认为李某已经构成了保险诈骗罪,李某是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延误险赔付。

  而李某则表示,自己的行为完全合法,是利用了延误保险的漏洞,从中获取赔付,本质上是一种“薅羊毛”的行为,不涉及违法犯罪。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最终决定上诉法庭,由法院来进行判决,没想到法院对此也很难进行判断,毕竟对峙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

  对于李某来说,她不存在伪造航班延误的情报,而且与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不存在关联,所以不能被认为是犯有保险诈骗罪。

  同时,李某没有虚构投保事实,她确实购买了航班的机票,也投保了延误险,飞机的延误也是事实情况,不符合保险诈骗罪的定义。

  而针对航空公司质疑李某为其它人投保一事,李某的回答则更是简单,“他们委托我了,不信你可以去问他们”。

  原来,李某在为其它人投保以后,也会把赔付款的一部分返还给他们,机票钱则是李某自己垫付。

  对于李某的朋友们来说,把身份信息交给李某,自己获取收益,稳赚不赔,当然不会认为李某是违法的行为了,毕竟谁会和钱过不去呢,更何况李某的行为还是合法的。

  反观航空公司这边,他们一口咬定李某虚构了保险标的,对他们来说,延误险是为了弥补航班延误给我们自己所带来的损失。

  然而,李某和她的朋友们,根本就没有坐飞机的意思,飞机延误不延误对她们来说绝对没损失,只是为了通过延误险获取赔付。

  在这种情况下,李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虚构保险标的,属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理应判决李某违法犯罪。

  总的来说,涉事双方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理由,时至今日,法院依然没能做出决断,或许人类的很多行为,就是游走在犯法和合法之间的吧。

  不得不说,李某通过利用延误险的漏洞,从中获得了巨额的赔付款,确实体现了她非凡的经验和智慧,而且就具体的行为来看,她也很难被判定为犯有保险诈骗罪。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保险诈骗罪的定义,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有保险诈骗罪: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获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想要判定是否犯有保险诈骗罪,有一条最重要的构成要件,那就是有欺骗行为,虚构保险标的。

  在整个投保获取赔付的过程中,李某完全是靠着自己的经验,来猜测保险标的,也就是航班延误的情况,不存在欺骗,或是虚构保险标的的情况。

  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李某不能确定自己的猜测,同时她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控制航班是否延误,所以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另外关于此案,还有律师提出了一些看法,李某虽然是为了获得赔付才购买机票和延误险,但这并不属于违法犯罪的范畴,反而是利用合同合法的争取自己利益。

  总的来说,如果法院进行宣判,李某有很大可能会被宣判无罪,她的行为确实只是抓住了延误险的漏洞,获取利益。

  保险公司在设立延误险的时候,或许也确实没想到,竟然会有人通过计算航班延误的概率,来争取延误险的赔付,毕竟李某的情况太特殊了,一般人无法复制。

  由此看来,李某确实是很有能力,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抓住保险合同的漏洞,谋取收益,足以见得李某的聪明才智。

  有人表示,李某利用合同中的漏洞赚钱,这样的一种情况值得鼓励,保险公司不能只收钱不赔付,如果有规则有漏洞,就要尽快进行弥补,切莫造成更大的损失。

  当然,如果李某最终被判处犯有保险诈骗罪,依照她诈骗所得的金额判断,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节,十年的有期徒刑是少不了的。

  在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一句,李某通过利用漏洞获取合法财富,此现状是极为罕见的,本质上,应该算做是一种投资行为,一般人切莫模仿。

  生活中能正常获取钱财的手段很多,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是建议还是不要游走于法律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