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tv直播平台

特色研学在科教城合肥开展正当其时

  10月15日,滁州市南谯区在博世教育集团精灵谷研学旅游基地举行丰收节,少年儿童用画笔描绘丰收景象,体验农耕乐趣。特约摄影 王家国 摄

  阜阳市一些青少年在本市科技馆内参观体验,学习科普知识,感受科技魅力。(资料照片) 特约摄影 王 彪 摄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叩响聚变发电的“未来之门”;“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为未来实用化的量子模拟机探路奠基;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超越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在安徽创新馆,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介绍,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技术创新澎湃的中国力量、鲜活的安徽力量。

  巢湖之滨,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犹如一块磁石,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前来“打卡”学习 。该馆展览展示部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创新馆从7月份开始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两批次研学旅行团,高峰期一天接待人数达5000人。

  合肥作为“科创名城”,“科普游”成了眼下合肥研学旅行最“火”的标签,大大小小的科技场馆人气十足。今年暑期,在合肥高新区蜀西湖畔,合肥科技馆新馆压力测试首次迎客。该馆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位于黄山路上老馆建筑面积的4倍多,有11个常设展厅、1000余件展品。走在焕然一新的展馆内,一群群孩子不时发出惊呼和感叹,丰富的科学实验、多彩的自然现象、新奇的互动体验……孩子们驻足其间,“研究”感悟,流连忘返。据了解,8月份合肥科技馆新馆开展两轮压力测试,接待公众约22000人次,开展科学课程112课时,演出科学剧21场,深受“小科普迷”们的认可喜爱。

  文化类研学项目也相当火爆。今年暑假,安徽博物院联合四川博物院、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及中国近二十家文博单位,在省博共同举办的“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众多中小学生走进璀璨神秘的古代青铜世界,饱览长江流域青铜文明风采。针对青少年研学需求,安徽博物院利用馆内资源空间,推出江畔“铜”话、“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小讲解员夏令营”等多元假期特色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其中,感受多彩文明、文化的冲击浸润。

  去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到乡村田野接受传统劳动教育,开展农事体验,感悟劳作之美;到大型制造业企业厂房接受工业文化熏陶,感受科技力量,体悟工匠精神……五彩缤纷的研学活动,吸引孩子们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在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体悟和锻炼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规范组织、内容提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产品,让孩子们游得精彩、学有所得,成为公众对研学游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研学旅行,被称为“行走的课堂”。为了利用好这一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推动孩子们行万里路、提升素养,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22年,国务院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

  研学旅行以“研”为手段,“游”为载体,“学”为目的,绝不是贴上标签当噱头、玩概念,“研学”和“游”两张皮,沦为孩子们走出校门的普通观光。研学游,去哪游?游什么?怎么游?必须把好“品质关”。

  “近年来,合肥市创新研学旅行基地培育评定模式,文旅、教育、经信、科技、科协多部门联手,培育打造了一批能够‘讲好合肥故事,传递合肥声音,彰显合肥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合肥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陈旭余介绍,目前合肥已培育和公布了2批次研学旅行基地,第3批研学旅行基地正在申报、即将验收。

  科技探索、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翻开20余家合肥市研学旅行基地名录,各种类别、丰富多样的研学内容映入眼帘。这些研学旅行基地,并不是挂了牌子就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对基地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每两年实施集中复核,对达不到门槛并难以整改的,取消其资质。对于可以改正的,责令其停止研学活动限期整改。” 陈旭余表示,今年上半年,就有6家基地在复核中没过关,被责令限期整改。

  “今年3月,我们印发了《蜀山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从组织与管理、内容与形式、安全与责任、经费与保障等多个角度,规范全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团委书记卫波表示。

  在这份方案中,蜀山区就研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摸索和创新。例如,以往的研学目的地和研学方案基本都由学校“拍板”,而方案规定,各校要成立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家长代表组成,且“家长代表占比不可以少于50%”,充分吸纳家长意见。以往各校在旅行社以及研学产品、方案等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而此次方案要求,“各校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公开公正选择资质好、总实力强、经验比较丰富的旅行社承办研学旅行活动”,且“每次研学旅行招标的响应单位不可以少于3家”。

  “今年学校的自主性更强了,旅行社也是我们精挑细选的,提供的研学方案、研学内容比往年更加精细化、更加丰富多彩,家长和孩子对这次研学十分满意。”谈及今年春季组织并且开展的全校研学旅行,蜀山区宁溪小学副校长张红菊表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躬身力行,学思践悟,知识水平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古代称之为“游学”。“自孔孟来,士未有不游”,古代游学之风由来已久,对中国历代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国内“双减”教育的落地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关注,带来了日益高涨的“研学热”。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研学旅行人数480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研学规模逐年扩大。而虽疫情的结束,今年旅游市场迎来复苏,研学旅行热度持续攀升。一项来自携程旅行平台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研学旅游服务产品暑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倍,7月订单量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

  “研学热”折射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游而不学”“货不对板”“走马观花”“价高质低”等一系列市场乱象随之涌现,不但很难保证良好的教育作用,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社会上的“研学旅行”概念也不够清晰,很多人误认为,只要是学生走出校园外出旅行,都可以被称为“研学”,但真正的研学旅行应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研学内核期待正本清源,研学市场亟待加速规范,研学产业需要有序培育。学校、旅行社、研学基地、研学课程、研学导师……业内人士认为,研学旅行涉及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多个环节互相链接。应针对研学市场目前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应逐步加强顶层政策设计,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举措、标准细则,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等各个时期,有关部门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全面加强对各类主体、所有的环节、各种要素的监管。

  “我们把研学作为课程来做,并融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政教处主任章吉说,该校不但围绕研学旅行开设专题讲座,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课程教材,给学生带来生动丰富、系统立体的学习体验。

  “研学旅行核心是研学,研学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题和主打产品。”合肥市文旅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为保证课程质量,该市积极鼓励基地工作人员报考研学导师资质,让所有研学导师持证上岗,同时教育部门每年开展一次研学课程竞赛,鼓励中小学校参与研学课程的研发,打通了学校与基地、旅行社研学课程研发的通道。

  据介绍, 今后合肥市将继续依托 “生态、生活、生产”优质资源,围绕“科里科气”“文里文气”“乡里乡气”特色,培育打造“工业、科技、科普、非遗、文化、生态、红色、农业、安全、中医药”等十大主题研学旅行基地。同时,在保持其公益性、普及性、教育性、实践性的原则上,按照“研学+产业”的思维,推动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向研学产业延伸,助推文旅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记者 许蓓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