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tv直播平台

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中成长——芦淞区全力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纪实

  1954年8月,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的三三一厂试制成功,为新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启动了强劲引擎。

  从那时开始,逐梦蓝天就成为每一个株洲人多彩的梦想,也让近在咫尺的芦淞人充满无限的期待。

  如今在芦淞区,一座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与通航运营、科学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株洲航空城正加速崛起。

  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指出,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要发愤图强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找准在全国和全省发展中的坐标,着力优化产业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出成果,在老工业城市振兴上见实效,加快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

  作为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芦淞区抢抓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及全域低空开放试点机遇,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乘势而上,以担当实干谱写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席的嘉勉信从北京传到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的国营三三一厂:“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331厂试制成功后,接连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10多个“第一”。

  星移斗转。穿越近70年漫长的岁月,航空产业,正在这块有着深厚积淀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每一天都能听见拔节的声音——

  2010年5月,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址株洲航空城。3年后,“株洲造”通用飞机“阿若拉”飞上蓝天。

  2011年4月29日,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在株洲航空城挂牌成立;7月4日,中航南方宇航非航工业园(高精传动产业)项目正式落户株洲航空城。

  2014年1月10日,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航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发南方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龙”发动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株洲芦淞作为我国中小型航空动力研发基地的地位。

  2016年,国家级重点工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落户芦淞,占地约2平方公里,将生产4款航空发动机,进一步夯实株洲芦淞航空发动机技术,使航空零部件、发动机维修等相关配套企业向这里集聚。

  2018年10月20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成功进行水上首飞。而为该飞机提供动力的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是由设在芦淞的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涡桨发动机的使用领域从高原内陆走向了辽阔海疆。

  芦淞机场作为全省布局最早的通用机场,2018年获颁A2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19年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20年成为全省首个A1级通用机场,也是唯一通过军方、民航审批的“双证”通用机场。

  目前,芦淞拥有涉航骨干企业近50家,形成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航空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其中,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优势显著,已形成中小型涡桨、涡轴、涡扇、活塞发动机的系列化生产能力,并且在辅助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等方面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占有率占国内市场的90%以上。

  此外,“芦淞造”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75%。目前,阿若拉SA60L飞机通过美国FAA适航认证,推出六款整机,累计交付200余架。

  从长度到宽度,从高度到深度,株洲芦淞,这片一直对蓝天充满渴望的热土,正推动通航产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通航产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而芦淞区2020年人均GDP已达到2万元美元,无疑已经具备发展通航产业的坚实基础。

  中国通航产业潜藏巨大规模,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万亿级市场。面对已经搬上台面的巨大蛋糕,芦淞感到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

  10月30日,上海金阊通航在山河科技订购的飞机正式交付,这是山河科技10月份交付的第6架飞机。

  山河科技生产的SA60L飞机是我国第一款通过中国民航适航认证的民族自主品牌轻型运动飞机。

  近年来,该公司依据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在机型和功能上研发升级,并通过航展、飞行表演等各类舞台,展示研发成果。

  目前,山河科技生产的轻型运动飞机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在公司客户版图上,全国通航企业聚集地区,基本都已插上山河的旗帜。

  “我们基于608所的一款涡桨发动机,今年还启动了载重3吨的运输无人机项目,它是全国产的核心部件,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预计2023年具备销售条件。”山河科技副总经理邓宇说。

  未来五年,芦淞区将依托608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等主机企业,进一步延伸筑强航空产业链条,争取主机企业将供应链企业向株洲航空城集聚,力争培育裂变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有实力的航空企业组织跨区域合作和并购,引进更多直升机、公务机、无人机等整机总装、发动机研制维修、航空零部件和新型复合材料等企业,抢占通航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今年1月16日,全省首条固定低空旅游航线在芦淞通用机场正式开通,目前已引进培育14家通航运营企业,开通8条低空航线,建立了往返常德、张家界的固定旅游航线。

  今年“五一”“十一”两个长假,芦淞通用机场举行的航空嘉年华、研学、飞行体验等活动都大受欢迎。特别是2021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动态飞行表演,逐步扩大了株洲芦淞通用机场的影响力。

  蓄势许久,一只展翅的“雄鹰”,只待一个绝佳的机会便可振翅高飞,直冲云霄。

  从“中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到成长为产业销售规模高达200多亿元,株洲航空产业早已“热”起来了。

  “要加快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世界级的产业体系!”芦淞区委书记唐卫湘的话掷地有声。

  今年来,芦淞区紧扣“全力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优势,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做好做强做精做优航空产业,不断巩固提升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地位。

  ——聚焦中国航发南方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等主机企业,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投产达效,争创国家中小航空发动机创新中心,支持企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维修能力和本地配套率,加快打造世界级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

  ——精准发展整机制造,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通航整机企业,支持山河科技与中国航发南方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制SA750多用途中轻型运输机,鼓励发展军民两用无人机,打造全国一流的通航整机制造基地。

  ——抢抓湖南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进一步破解“上天难”“落地难”,以芦淞通用机场为中心,开辟运营更多低空航线,加快形成联通全省、辐射中南的通航飞行网络。

  目前,在58.1平方公里的株洲航空城内,有整机制造企业2家、发动机研制企业3家、优质配套企业28家,同时,还聚集了山河通航、翔为通航等14家通航运营企业,机队规模及运营服务能力居全省之首。

  “在无人航空器整机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一批航空产业‘新军’也正在芦淞迅速成长。”芦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说。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在全省第一个通过军方、民航“双认证”,于去年12月升格为全省唯一的A1级通用机场,吸引快线家企业驻场经营。

  仰望长空,航空产业将株洲与世界连为一体;俯瞰大地,航空产业点燃更强劲株洲引擎。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株洲正努力谱写新的辉煌、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