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团市委积极做出响应团省委号召,组织全市少先队员热情参加红色研学路线设计活动,现已发布宁波少先队十大红色研学路线,旨在通过设计和寻访红色研学路线活动,带领少先队员们重温革命历史,弘扬浙东革命精神。
岔路红色初心线,贯穿岔路镇东西,由梅花、干坑、上金、山洋四个红色村庄串点成线,也是红色党建精品线和红色旅游精品线。
四个红色村庄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风韵。梅花村位于岔路镇东南部,基地区位优势显著,距宁海南高速出口2公里,离宁海城区15公里,交通便捷。获评宁波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暨红色基地、宁波市党史教育基地,宁海县“十佳旅游村庄”、县级党建精品村。
村庄因71年前著名的“梅花村会议”在村民葛希曾烈士家召开而得名。这次会议是浙东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推动台属地区的武装斗争和最后夺取台属全境的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梅花村目前有:梅花村会议纪念馆、红色记忆博物馆、红色文化礼堂、红湖、梅园等红色学习教育点,红色记忆历史长廊、红色影院、建军路等红色教育点正在打造中,年底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计划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建示范基地。
该研学实践点,得到了象山县委,象山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国学主题学习的优秀基地,弘扬了汉章先生的缀学精神:学而不倦、治学严谨的良好风范;重教尚贤、无私育人的奉献精神;忠孝礼仪、垂风立范的高尚品格;以及爱国爱乡、福泽桑梓的博大情怀。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征途上,传承和弘扬陈汉章先生的国学精神,使之融入时代精神,传习继承,必将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红色文化园位于松岙镇景佑庙西边,前身为恺泽公园,是开启松岙红色之旅的第一站。
园内红色文体中心,是“入党第一课”教育培训基地;红色主题广场,使党员群众在休闲中得到熏陶;红色雕塑小品,使党史教育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红色文化、红歌宣传栏,使红色品牌渗入日常生活。
不仅如此,还制作了红色雕塑群、烈士事迹墙等红色文化素材,配备党日活动讲解员,设计推出寻找革命记忆、观看革命事迹、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革命道路等活动载体,形成“街一村→海沿村→后山村”的红色文化走廊。
通过全方位的保护和开发,松岙镇以宁波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为主线的红色旅游不断升温。
千年古镇塘溪是名人故里,近代出现过4个国际级名人、70多位国内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教授级人物。翻阅中国近代史,宁波塘溪沙氏一家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革命史,沙村还是鄞县第一农村党支部。
沙氏五兄弟(老大沙孟海是一代书法宗师,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老二沙文求是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老三沙文汉是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沙文威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党的优秀情报员,老五沙季同是延安的红色画家。)沙氏五杰传奇般的人生,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
童第周故居位于教授村,周尧故居设有私塾,具有古文化礼仪和刻苦求学精神的引领;雁村静谧内敛,有宁波的香格里拉的美誉。现今塘溪的故居常年对外开放,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新时代中弘扬主旋律,激励更多的人探寻红色故里,传承革命精神。红色研学,我们秉持厚德笃行、致知求实、志行明敏的思想,为研学之旅奏响一曲“红色长歌”。
张人亚,出生于1898年5月, 1932年12月病逝,是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人。原名守和,字静泉,1922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加入中国,是早期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
1931年12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兼发行部部长,为根据地出版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张人亚党章学堂,位于北仑区霞浦街道霞浦中路210号的新浦老屋内,这是一座建于30年代的民国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室内面积1800㎡。
包括可容纳500人的霞浦会堂,70人的初心学苑以及四个展厅。党章学堂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外为“党章宣誓墙”,主要是为新党员提供一个入党宣誓阵地,室内由四间展览室构成,分别是“张人亚的初心与使命”(2间展览室) 、“党章的历史”和“党章与党纪”。
全面展示了张人亚的革命历程、保存的珍贵文献、党章和党纪的沿革,激励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就落在古战场招宝山南麓,倚山势之雄,凭山衔海,气度沉浑凝重,造型寓意深刻,建筑本身就是纪念碑式的人文景观。纪念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同志题写馆名,是专题性博物馆。1997年10月建成开馆,2005年4月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并无偿提供讲解服务,2011年实施改造提升,于10月29日重新对外免费开放。
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是镇海口海防历史陈列,以镇海2000余年的海防历史为陈列主题,以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海防战事为陈列重点,通过序厅、海防重镇越千年、二百余年平倭寇、抗英血战镇海口、雄镇锁钥击法舰、全民抗日雄关魂、尾厅7个展馆的展陈,多层次、多视角地再现镇海从“海防重镇”到“现代港城”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演进成因,揭示镇海自古以来作为海防要塞、商贸关隘在中国历史上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以弘扬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不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纪念馆与错落于周边的海防遗址、招宝山风景名胜交相辉映,自然、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独具魅力。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分别被中宣部、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海舰队战斗精神教育基地等。
宁波半樸園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浙江省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宁波市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宁波半浦村。半朴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半浦小学,1921年由四明银行当家人孙衡甫捐资建造,目前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小学。
2016年2月重新“开学”,集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文化传播和旅游为一体,为传承和推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研学基地。基地包含三部分:半檏园主馆,面积约2800平米,利用民国时期兴建的保存基本完整的半浦小学,主要承担国学、传统非遗手工课程、夏令营等功能,9个功能空间,可同时容纳近400学生学习、园内草地可容纳300学生进行国学礼仪课程;农耕区,位于半檏园主馆的西南角,占地8亩左右,承担农耕、野炊烧烤等功能,其中野炊区域可同时容纳50个灶台,400学生一起进行野炊活动;周家祠堂素质拓展区,可同时容纳近200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课。
目前,半檏园已被评为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江北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江北区“源文化”青少年成长课堂基地、慈城镇慈孝文化教育基地。此外,半檏园还联合宁波诺丁汉大学、中东欧国以及南亚的交流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陵园占地10万多平方米,烈士纪念馆3519平方米,烈士纪念塔高44.12米,取意1944年12月奠基日期。陵园主要由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室外兵器陈列、群雕、烈士墓等组成。陵园内绿树草坪衬以雕塑、兵器陈列、题词墙、景观亭等,共成大局。
建园75年来,烈士陵园作为宁波革命精神精华的延伸,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料、生动的事迹事例、先进的教育设施,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年均接待参观群众8万人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致力于打造以红色革命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走访、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路线。
带领少先队员深入学习并领会习给梁弄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精神,传承爱党爱国、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体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帮助少先队员从小立下志向,为成为可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
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地方和慈溪市杭州湾开发区各出资15万元,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建成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约为700平方米,两层建筑,一楼为村老年活动中心,二楼为纪念馆。纪念馆内展出了自1941年打响浙东第一枪以来的有关的资料照片。1941年6月18日,三北人民打响了敌后抗日第一枪,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北敌后抗日战争,在我方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击毙、击伤日军16人。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的落成,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这段抗日历史。
纪念碑正面镌刻中国当代女书法家肖娴手书“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9个大字,背面刻史迹简介:“一九四一年四月宁绍沦陷,五月始,中国领导之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六月十八日,五支四大在先行到达之宗德三大配合及当地民众声援下,于此伏击自庵东出扰相公殿之日本侵略军,敌死伤十六人,弃尸逃窜,首战告捷,为开辟三北抗日根据地揭开了序幕,振奋浙东抗日之民心士气。值此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谨立斯碑,永昭后世。”